在岗教师

    【简 介】

    中国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中共党史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专家组成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1993年和1998年分别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获学士和硕士。2000年9月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习,2007年1月获法学博士。2002-2003年获中加学者交流项目资助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8-200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Hughes fellowship资助在该中心做研究学者,研修妇女/性别理论和中国妇女史。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史、女权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近现代中国妇女史。

    曾参与顾秀莲主持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项目中“国共对峙时期妇女运动(1927-1937)部分的研修和撰写。曾参与与干预出生性别比失衡有关的在农村社区的参与式行动研究。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与实践”。

    【代表性作品】(2007——):

    1.《如何阅读妇女史中的女性主体性?》,《文化纵横》,2015年第8期

    2.《中国女性身份认同的历史和现实——从“女德馆”事件谈起》,《文化纵横》2015年第1期; 中国永利集团304am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全文转载

    3.《“性别”抑或“性别体制”:女性涉腐理论解释框架的探析》,《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2期

    4.《马君武翻译中的转化与遮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5期

    5.《何为性骚扰为?观念分歧与范式之争:2014年教师节前后“性学派”对“女权派”的质疑 》,《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6期

    6.《性的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的性别奧秘——从2014年“东莞扫黄”引发的论争说起》,《开放时代》2014年第5期

    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妇女:为什么中国需要重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开放时代》,2013年第6期

    8.《能动的主体与刚性的制度:路在何方?——<打工女孩>和<中国女工>的不同道路》,《开放开放》,2013年第5期

    9.《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

    10.《集体主义时期工矿企业里的家属工作和家属劳动》,《学海》,2013年第2期

    11.《平等和差异:近代性“别”观念双重特性的建构》,《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6期

    12.《鞍钢二薄综合厂:厂办集体的前世今生》,《开放时代》2012年第9期,

    13.《清末民初“女性”观念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14.《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建筑铁军里的娘子军》,《开放时代》,2012年第5期

    15.《“老会战”和大庆油田:萨尔图的故事》,《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

    16.《从彰显到消失:集体主义时期的家庭劳动(1949-1966)》,《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1月,第1期

    17.《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与阶级》,《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1月,第1期

    18.《公中之私:关于家庭劳动的国家话语1949-1966》,《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9期,2011年12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回家还是被回家?——市场化过程中‘妇女回家’讨论与中国意识形态转型》,《妇女研究论丛》,第4期,2011年7月

    20.《“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西方女权主义的区别:理论与实践”座谈会综述》,《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第4期,2011年7月。 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21.《中国女权思想真的被西方绑架了吗?》,《读书》,2010年5月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全文转载

    22.《赋予五四运动以社会性别: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9年12月,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全文转载

    2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妇女解放理论的开创和发展》,《浙江学刊》,2008年12月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24.《论政治信任的结构》,《行政与法》,2008年8月,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

    25.《中国式合作:一项女性主义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特点分析》,谭琳 周颜玲主编:《全球化背景下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26.《议题性女权主义行动:项目导向的女权主义行动的特点和定位》,《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10年11月第6期

    27.《观剧者的国族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就<大长今>和“韩流”对大学生观众的调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

    28.《The State Discourse on Housewives and Housework in 1950s in China》 载Mechthild Leutner ed. Rethinking China in the 1950s,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ety,Vol.31 .Berliner China-Hefte ,2007年2月.

    29.《共产党早期组织中的性别和性别政治》(译文),《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共和国时代的中国妇女 专刊》,台湾:近代史研究所,2007年4月

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最佳线路